DIGIPUNK
去投稿
发表于:2025年01月07日

上海理工大学突破性AI荧光成像技术或引领医学与环境监测革新

数智朋克
发布者:数智朋克
阅读:1 分钟
我要投稿
要点速达👈
  • 🚀上海理工大学推出AI驱动的无滤波荧光显微成像技术,替代传统滤光片,提高成像效率和准确性
  • ⏱️新技术使医学检测效率提升5倍,肿瘤切片病理检测时间从20分钟缩短至4分钟
  • 🧬该技术已在多色荧光量子点、细胞与组织切片中进行实验,表现出广泛的适应性
  • 💡未来有望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环境监测等领域,推动智能化设备的普及
  • 🔬该技术为提升临床诊断速度和精准度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具有巨大潜力

数智朋克报道,上海理工大学近日宣布了一项光学成像领域的突破性进展,由该校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的庄松林院士与张大伟教授领导的科研团队联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浦南分院及美国杜克大学的力量,共同推出了一项创新技术——“AI无滤波荧光显微成像技术”。这一成就已被刊登在《科学进展》期刊中,研究成果的标题为《支持深度学习的无滤光片荧光显微镜》。该技术的发布有望彻底改变荧光显微成像的传统模式,并带来医学与环境监测等多个领域的变革。

此项新技术的核心亮点在于,利用人工智能来取代传统荧光显微镜中的滤光片。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全新的成像系统,通过引入数字虚拟滤波器与暗场照明,显著降低背景噪声,同时AI神经网络能够自动选择并准确预测荧光信号。与传统显微镜需要频繁更换滤光片的操作方式不同,该系统能够通过单一设备,便捷地进行高效、精准的荧光成像。

这一技术不仅在操作上简化了荧光显微镜的使用,还展现了强大的鲁棒性,能够稳定适应不同的显微放大倍率、荧光染料浓度以及各种样本类型。

研究表明,AI驱动的成像系统在生物检测中的应用具有显著优势。例如,在肿瘤切片病理检测中,传统方法通常需要至少20分钟,而应用新技术后,检测时间缩短至仅4分钟,效率提升达5倍之多。

上海理工大学戴博教授表示,传统显微镜在识别不同荧光信号时,通常需要频繁更换不同的镜片,这一过程既繁琐又耗时。而AI无滤波成像技术的引入,如同为显微镜装配了一个智能的“大脑”,使得检测工作不仅更快速,而且更精准。这一创新使得显微成像不再受传统操作的限制,显著提高了实验室的工作效率,并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了巨大的潜力。

此外,团队还在多色荧光量子点、共染细胞与组织切片等多种样本上进行了实验,证明了该技术在不同应用场景中的广泛适应性。随着进一步研究的深入,这项技术预计将在更多荧光检测设备中得到应用,如共聚焦显微镜和荧光流式细胞仪等,为现有的生化检测设备提供智能化升级的方向。

研究团队表示,AI驱动的无滤波荧光显微成像技术不仅为科研领域带来巨大的应用潜力,更将在提升临床诊断的精度与速度方面提供前所未有的解决方案。随着该技术的不断完善与推广,未来有望在全球范围内产生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生物医学、环境监测和刑侦勘探等领域。

本文链接: https://www.shuzhipunk.com/articles/PxuZ3VjrqY7
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

文章所属标签
无滤波技术
深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