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要点👉
- 🧠 全自主决策能力:完成洗碗/洗衣/折叠全流程闭环
- 🤖 硬件三大突破:3克触觉感知+冗余视觉+10Gbps通信
- 🔋 家庭适配设计:9%减重+2kW无线充电+UN38.3电池
- 🏭 量产优势:年产能1.2万台+扭矩密度提升2倍
- 💼 商业化争议:390亿估值下的技术路线之争
数智朋克获悉,Figure AI最新推出的第三代产品Figure 03正在重新定义家庭服务机器人的可能性。这款具备全自主决策能力的人形机器人通过视频展示了其完成复杂家务流程的完整闭环:从精准识别餐具残留物并进行冲洗,到根据物品特性分类收纳(如将杯子倒扣放置),再到独立操作洗衣机添加凝珠并启动程序,最后完成衣物折叠收纳。这些动作的实现依赖于其搭载的Helix视觉-语言-动作模型,该系统通过端到端的"像素到动作"学习机制实现任务自主规划。
在硬件架构上,Figure 03实现了三项关键突破。其重新设计的灵巧手集成自研触觉传感器,指尖可感知低至3克的压力变化——相当于准确检测回形针的放置。每只手掌嵌入的广角摄像头与主视觉系统构成冗余感知网络,确保在橱柜等遮挡环境下仍能保持操作精度。而毫米波通信模块支持10Gbps数据卸载速率,使机器人集群能实时上传TB级操作数据用于模型迭代。
为适应家庭环境,工程团队采用多密度泡沫包裹关节部位,外部覆盖可拆卸清洗的纺织面料。整机重量较前代减轻9%,配合脚部集成的无线充电线圈,可在2千瓦功率下实现自动充电续航。电池组通过UN38.3安全认证,采用多层防护架构覆盖电芯与管理系统。
量产能力成为该产品的核心竞争优势。BotQ专属工厂通过压铸与注塑工艺替代传统CNC加工,关键模块执行器、传感器等均实现垂直整合。首条生产线年产能达12000台,配合制造执行系统的全程追溯功能,为四年十万台的产能目标奠定基础。这种规模化生产模式使执行器扭矩密度提升2倍,抓取效率显著优化。
当前390亿美元的估值背后存在路线之争。Starcloud公司CEO Philip Johnston公开断言:"专用形态机器人终将被人形机器人取代",规模化生产带来的成本优势将覆盖洗衣等特定场景。而反对观点则认为工业场景仍需专用机械臂方案。Figure CEO Brett Adcock对此回应强调:"人形机器人将成为通用形态,未来将无处不在"。不过该产品尚未公布具体定价与家庭场景落地时间表,商业化路径仍存变数。